技術(shù)分享
洗選煤知識和心得——遠東化工:洗選煤助劑專家_助選劑
提到選煤,國家早有相關(guān)的規(guī)程和具體而詳盡的工藝條款,不論干選、濕選、重介選(亦屬濕選)作為一個從事選煤的技術(shù)人員和工人都應該認真學習,盡可能的去掌握它。
不管是理論和實踐,我都想談一些自己學習洗煤的心得與認識,供大家參考,當然,這最多也只能是“拋磚引玉”。
目前,選(洗)煤生產(chǎn)線上現(xiàn)有的工人,他們多為低文化者,這是事實,我看要想引導人們真正提高,還是通俗一些為佳,眾所周知,文化乃七十二行之基礎,有一定文化知識者,理應當仁不讓,引導大家多學一些哪怕是浮淺的理論和技術(shù),我便是遵照溫總的指示——發(fā)揮一點余熱,才主動愿和大家共同學習,要不然就正如人們的玩笑語:書念到狗肚子里啦!
如有愿意對選煤理論和煤質(zhì)化驗探測技術(shù)進一步提高者,日后可以深鉆,高攀,搞好煤的精選、細選。凡我所述有錯誤之處都請指出,如遇我不能回答的問題,逼人自有高抬,那就是“販賣”我可以向高人學習、求教,回來再傳給好學者,我絕不會不懂裝懂誤己害人,我酷愛學習,經(jīng)典有訓:“昔仲尼,師項毊”何況我庸者兮!
多年來,煤、焦形式一直占優(yōu)勢,洗選精煤均獲高利可多至100元/噸,因此對選煤均不重視,不去精打細算,以致排損過多,反正“蘿卜快了連泥賣”嘛!
而目前形式,煤源緊缺,煤價頻升,人為摻雜使煤質(zhì)陡降,再者原煤和精煤升價不成比例,如在不做精做細,效益何來?
這里先提出以下幾點看法,以便統(tǒng)一對煤和選煤認識:
(1)內(nèi)灰
“內(nèi)灰”的叫法不知來自何處,又起自何時,它的實質(zhì)是指1.4浮煤所含的灰分,內(nèi)灰的叫法實在不夠精確,它絕對不是來自“國標”但又沒有合適的叫法,只好稱它為內(nèi)灰,意即碳本身所含的灰分,內(nèi)部灰分,這種俗稱相似中煤(中間成分),電煤(按用途),陜煤(按產(chǎn)地)。據(jù)說1.4之外,有的也定為1.45、1.50,甚至更高,因煤質(zhì)不同,用途不同而異,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測定肥煤和褐煤時也用1.35,而測定無煙煤也用1.45、1.50,總之,太高使煤的純度下降,不符某些較高的使用要求,太低又棄之過多。
內(nèi)灰的高低,根據(jù)多年對煤的了解,煙煤的內(nèi)灰低者大約2%,高者至12%,少數(shù)可至12%-13%,再高者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既是高灰必高密度氧化物及鹽類等礦物質(zhì),它絕對浮不起來。有的說**礦原煤的內(nèi)灰15%,必有量測之誤,要么內(nèi)夾云母、石棉等雜物,據(jù)說云南就有石棉礦,煤礦相鄰而使煤中混有石棉,自然高內(nèi)灰。如果是鉆石(真正高純煤)它的內(nèi)灰恐怕是100%。
(2)外灰
外灰是人們對應于內(nèi)灰的土叫法,是錯誤的。內(nèi)灰的叫法就不妥,外灰的叫法更是荒唐,應該叫全灰,不能按內(nèi)水、外水、全水份去推測:全灰—內(nèi)灰=外灰?。ㄥe誤)
另外,對灰分應該有個完整的認識,有人說1.40去煤泥隨機快浮,得出: 浮精:沉物=90:10,精煤灰分就是10%,要知道90%中有灰,10%中也有碳。有的洗煤工憑借經(jīng)驗說90:10,那么精煤灰分應該是10+2=12%更屬無稽之談,他的經(jīng)驗經(jīng)不住推敲,說明他從事洗煤的經(jīng)歷不足,接觸面太窄。
(3)2號煤
在國家有關(guān)煤炭的標準中對煤的牌號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用漢語拼音區(qū)別煤種。如FM指肥煤,SM指瘦煤,用阿拉伯洋碼子區(qū)別它的老、嫩和粘結(jié)力,如JM24(焦煤)前一位數(shù)字指揮發(fā)份高低、年輕、年老,后一位數(shù)字指它的粘結(jié)力。有的礦主在推出產(chǎn)品時稱他的煤好是2#煤,這種叫法是過時的皇歷,本來2#的意思是按煤層上、下順序而叫的,有的煤層2#在上,而有不少說不定時倒過來的,2#在下,不過一般情況下,2#多為焦煤,質(zhì)優(yōu)。
(4)中煤
什么叫中煤,在無法回答的時候,人們只能說是中間的煤,是介于煤炭(純煤)于巖石(矸石)之間的中性產(chǎn)物、過度成分。隨著煤中灰分的增加,不知不覺中就由純煤變?yōu)橹忻,灰分繼續(xù)增加(稍舉幾種:FeS、CaSO4、Al2O3、SiO2等等)最后變成以煤為染色體的巖石。所以說中煤是因時因地而產(chǎn)生的一種現(xiàn)場叫法,可以下面的例證:
比如兩個焦化企業(yè),A廠生產(chǎn)三級冶金焦,B廠生產(chǎn)特級鑄造焦。很明顯,在B廠排出的中煤中有相當多的部分恰好是A廠的精煤,所以說用途不同、場合改變,這個“中煤”便由費為寶,丫鬟變成小姐了。
有人在洗出精煤灰分過低和中煤含精超高時,為減少排損而把中煤二次返回原煤場是明顯的錯誤做法。早年介休人捷足先登,用孝義煤發(fā)了大財,人家一直叫喊“怕中煤不怕矸石”,可是令人遺憾,時至今日孝義許多選煤廠卻仍在把中煤返回煤堆,另有一種做法,竟然專門購進廉價中煤摻入原煤一同入洗,合算?
現(xiàn)在人們對煤的認識逐步提高,“怕中煤不怕矸石”的說法也站不住腳了,這個可以從理論可選性曲線和實際可選性曲線比較,δ±0.1鄰近密度含量的提出,充分說明了“怕中煤不怕矸石”這種認識的偏離與不符實際.
當然,把中煤返回煤堆的姑且做法,在發(fā)生混缸時還是可以的,以減少損失,提高精煤的質(zhì)量,因為混缸時,精煤帶矸和中煤含精可定都超,凡蹩腳司機才會混缸,合格產(chǎn)品的流失,數(shù)百倍乃至更多于你的工資,哈哈!多操心就行了。
中煤的處理要幾種累積,單洗另說,最好用專門的末煤洗煤機并采取相應措施,如中煤在粉碎,減少入洗量、放平煤床、縮小透孔、大風小水等。最起碼要粉碎后在入洗,舉個例子曾做多個中煤試驗,比如1.40浮起30%左右,但粉碎后卻提升至近50%,回收20%的中煤到精煤中一定上算,這里面主要是夾矸煤,夾層中煤被離解、良莠分明收到的效果。
(5)精煤要求的灰分低,而進場的原煤內(nèi)灰比精煤高
在一般情況下,哪家洗煤廠也不會用高內(nèi)灰(>10%)的原煤去生產(chǎn)低灰分(如9%)要求的精煤,這里主要是讓人們真正弄通洗煤生產(chǎn)的基本理論概念,你只要懂得洗煤就會承認這種高灰洗低灰的主錯。
誠然,一種原煤,它的內(nèi)灰比我的精煤灰分都高,我絕不購進,而且所有的洗煤廠都不約而同地不買你這劣質(zhì)煤,市場經(jīng)濟下你只好再度落價。像這種煤只要價格特低,回收還可以,那就不妨接受它,反正最后以成本核算為準,回收80%的原煤,只取70%入精煤措施很簡單,把分選密度定在<1.40,比如1.40-1.35-1.30,贏利就行了。
(6)洗煤司機的手法
參與洗煤操作者,孝義市不少于數(shù)千人。有人說操控洗煤機個人手法不同,張三在一缸排的狠,李四在二缸排的多,這種說法有原則性的錯誤,因為洗煤操作有著它的獨特之處,它完全相似于人們進食(吃飯),日常,人們行為均受大腦指揮,好比你愿犧牲個人利益出去做好事也好,到歌廳舞廳去享受燈紅酒綠的浪漫也好,統(tǒng)統(tǒng)來自大腦的指揮,唯有吃飯絕不受大腦的絲毫左右,一個人內(nèi)逼(大便到**)卻不上廁所?任你誰也不行,你有多偉大,你是總統(tǒng)也一律由大便指揮你,而且有二斤屎你拉出一斤也不行,卻猶然,洗煤排渣和人體大便完全相同,只要你會洗煤,那就是100個人的做法也相同,中煤和矸石就是人體的糞便,什么時候排,每次排多少都不由你,最多是在同一時間排出等量的中煤和矸石時,張三排四次,李四排三次,會有微許不同罷了,絕無原則性不同。
(7)點樣
在浮沉員隨機快浮時,一般都是每半個小時測一次,使洗煤司機即時掌握精煤灰分,嚴格的講,好比要測8:30的精煤,應該取8:00,8:05,8:10,8:15,8:20,8:25,8:30六個樣,合并母樣一個做浮沉,才準確,才具有代表性,說不定在它之前、后就有一個高灰,打個比方在某村取一人——八旬老頭,再取一人——未滿月嬰兒,如能連續(xù)取出50人,則大姑娘小伙子統(tǒng)統(tǒng)收集那才有代表性,不會說梧桐村全是老頭和嬰兒。
(8)高Y值的特殊煤
有人不相信有一種高Y值、強結(jié)焦性的肥煤,它的Y值為55mm,而揮發(fā)份竟然是褐煤的揮發(fā)份Vdaf=55%,這種煤在四川廣元,江西樂平就有,不過只能叫它為氣肥煤。當然,對于某些人提出的55+55=110,應該講清楚,二者可以相加嗎?Y中有無Vdaf?
(9)絮凝劑
絮凝劑加入只為洗水的澄清,用團絮結(jié)構(gòu)使洗煤水中的微小固體顆粒(包括精煤)很快沉降使返機洗水變清,不要再叫速凝劑。人們都知道常用的是聚丙烯酰胺,有時澄清效果很好,有時就很差,只怪你購買了低價的袋子上只標有絮凝劑,他心中有數(shù),今天是假貨萬里行,與其省錢去買假絮凝劑,不如干脆改用生石灰粉,效果不錯,物實價廉,當也要注意,**廠買回的是熟石灰,劣灰殘底,石灰窖下腳,等到貓年你的洗煤水仍渾如面湯。
絮凝劑摻假直接影響到浮選效果,到底如何干擾?有哪些物理化學變化?
(10)關(guān)于精煤灰分的準確估算
前面提到的有人對精煤灰分的估算,明顯不準,靠經(jīng)驗是可以的,但畢竟今日是科技時代,經(jīng)驗要和理論相結(jié)合,靠理論指揮,靠實踐檢驗。
精煤灰分=1.40浮煤灰分+中煤灰分+矸石灰分
這些數(shù)據(jù)在進入原煤時已經(jīng)掌握,去查報表便知。一個是內(nèi)在灰分(比如三個礦按數(shù)量比例的平均內(nèi)灰,另外是拋去含矸率,<50的矸石和中煤灰分。(所以才提出煤堆要分兩個,這后面咱們在討論)。
現(xiàn)在假設共進兩個礦原煤,測出各家浮煤,中煤,矸石的灰分,并按數(shù)量算出一個平均值。如內(nèi)灰(1.40浮)為6,中煤灰分為25(1.40-1.80)矸石灰分50(>1.80)的洗出的精煤現(xiàn)場測得浮、沉比例為90:10,沉物中矸石為2 (均指%)
精煤灰分能否按下式計算:精煤實際灰分%=90%*6+8%*25+2%*50=5.4+2+1=8.4。有人這樣計算是合理的、正確的。但預估的灰分總是不準,個個都偏高,這里還需結(jié)合生產(chǎn)實際作個調(diào)整:試想中煤8%矸石2%他們含在原煤中的灰分無疑是25%和50%?蛇x入精煤中的卻是輕質(zhì)部分,中煤只取1.40-1.45-1.50上層中煤,并未取入或很少取入(帶入)1.50-1.80下層中煤,它的灰分遠低于25%
從經(jīng)驗可知,只要不考慮那2%(精煤帶矸石理論上應為0)估算出的精煤灰分與爐內(nèi)850℃所測灰分十分相近,這個小經(jīng)驗可以推廣。精煤灰分=90*6+10*25=7.9 這個估算法只適合于活塞式、空氣室式水洗,沒有試過重介選。其實重介乃磁鐵礦粉,高密度就叫重介,那水洗就應該是中介,旋風選煤就是輕介或無介。
(11)低浮選回收的煤
有一種含0.5-0.07mm細粒煤的煤泥水,它在ZnCl2可回收60%但進入浮選機上缺相差甚遠,進入泥漿中的很少,這種煤基本上可以肯定它是正在風化或已經(jīng)完全風化了的風化煤(雖亦屬氧化,但它是在斷層中由于進入空氣或水的長期浸泡被氧化的)它的灰分肯定高于同一煤床中未經(jīng)風化的正常煤,正常原煤如果內(nèi)灰是6,它可能是8,由于密度的差別使它不易浮出這是原因之一。之二,煤層既經(jīng)風化(能否叫氧化還原的產(chǎn)物?)它的極性必強,自然要親水(H2O是典型的極性)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化層,必然疏離浮選劑中的氣泡,不易被粘附,有人在浮選劑中加入焦磷酸鈉、辛酸等很明顯的能提高浮選回收。
當然,煤種不同,浮出效果也異,據(jù)行家說,同樣濃度時比如100g/l,亮煤可浮出90g/l而暗煤也許只有60g/l。
(12)分選比重(密度)的確定
先進的數(shù)控跳汰機,按精煤灰分要求定出分選密度后,浮標的質(zhì)量一定,能穩(wěn)妥的操控洗煤機排渣口高度,使精煤灰分誤差在0.5以下,(普通跳汰機也差不多,但是試驗不成功)。重介選有許多的不確定性,現(xiàn)提出以下幾點看法,不知正確與否:
(一)粒度誤差
在浮沉室繪制可選性曲線,確定分選密度時,畢竟煤樣粒度偏小,如13mm(很少用)6mm
3mm,而生產(chǎn)車間多在0-50mm,盡量模擬現(xiàn)場操作,也取0-50mm。但容器不可能太大,煤量也不可能太多,自會有一定與生產(chǎn)實際不投的誤差。
(二)煤樣代表性不足
浮沉試驗所取煤樣點數(shù)再多(就算50個、100個)也代表不了全部經(jīng)過洗煤機的千噸、萬噸,它的子樣是無限多,而浮沉試驗所取有限,500Kg,1T都不可能。
(三)介質(zhì)之異
ZnCl2是溶液,F(xiàn)e3O4是懸浮液、渾濁液,粒度再。ǎ0.05mm)也會在靜止時沉淀,煤粒因二者親疏不同,分層效果也會有所不同,這個很簡單,不妨取配置的ZnCl2進行浮沉操作,行否?
ZnCl2是靜止狀態(tài)下,還需等候三分鐘,而重介卻在激蕩的運動中,重介本身由密度(重量)產(chǎn)生的重力遠在數(shù)百倍于它的中煤,矸石產(chǎn)生的大離心力之下。就離心力而言也要受壓力和煤量變化產(chǎn)生波動。
(五)煤的質(zhì)量產(chǎn)生的影響
好煤一看黑、二看亮、三看粒度,即再細也是顆粒狀,而次煤卻含有較多的泥化煤、泥化矸石。
煤樣在浮沉室,一般都屬去煤泥操作過程,而在洗煤車間進入洗煤機的原煤除正常粒煤外還有不少甚至相當多的粉煤,煤泥對重介選的影響使原先定出的分選密度總是與現(xiàn)場要求有一定的距離。
不管是理論和實踐,我都想談一些自己學習洗煤的心得與認識,供大家參考,當然,這最多也只能是“拋磚引玉”。
目前,選(洗)煤生產(chǎn)線上現(xiàn)有的工人,他們多為低文化者,這是事實,我看要想引導人們真正提高,還是通俗一些為佳,眾所周知,文化乃七十二行之基礎,有一定文化知識者,理應當仁不讓,引導大家多學一些哪怕是浮淺的理論和技術(shù),我便是遵照溫總的指示——發(fā)揮一點余熱,才主動愿和大家共同學習,要不然就正如人們的玩笑語:書念到狗肚子里啦!
如有愿意對選煤理論和煤質(zhì)化驗探測技術(shù)進一步提高者,日后可以深鉆,高攀,搞好煤的精選、細選。凡我所述有錯誤之處都請指出,如遇我不能回答的問題,逼人自有高抬,那就是“販賣”我可以向高人學習、求教,回來再傳給好學者,我絕不會不懂裝懂誤己害人,我酷愛學習,經(jīng)典有訓:“昔仲尼,師項毊”何況我庸者兮!
多年來,煤、焦形式一直占優(yōu)勢,洗選精煤均獲高利可多至100元/噸,因此對選煤均不重視,不去精打細算,以致排損過多,反正“蘿卜快了連泥賣”嘛!
而目前形式,煤源緊缺,煤價頻升,人為摻雜使煤質(zhì)陡降,再者原煤和精煤升價不成比例,如在不做精做細,效益何來?
這里先提出以下幾點看法,以便統(tǒng)一對煤和選煤認識:
(1)內(nèi)灰
“內(nèi)灰”的叫法不知來自何處,又起自何時,它的實質(zhì)是指1.4浮煤所含的灰分,內(nèi)灰的叫法實在不夠精確,它絕對不是來自“國標”但又沒有合適的叫法,只好稱它為內(nèi)灰,意即碳本身所含的灰分,內(nèi)部灰分,這種俗稱相似中煤(中間成分),電煤(按用途),陜煤(按產(chǎn)地)。據(jù)說1.4之外,有的也定為1.45、1.50,甚至更高,因煤質(zhì)不同,用途不同而異,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測定肥煤和褐煤時也用1.35,而測定無煙煤也用1.45、1.50,總之,太高使煤的純度下降,不符某些較高的使用要求,太低又棄之過多。
內(nèi)灰的高低,根據(jù)多年對煤的了解,煙煤的內(nèi)灰低者大約2%,高者至12%,少數(shù)可至12%-13%,再高者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既是高灰必高密度氧化物及鹽類等礦物質(zhì),它絕對浮不起來。有的說**礦原煤的內(nèi)灰15%,必有量測之誤,要么內(nèi)夾云母、石棉等雜物,據(jù)說云南就有石棉礦,煤礦相鄰而使煤中混有石棉,自然高內(nèi)灰。如果是鉆石(真正高純煤)它的內(nèi)灰恐怕是100%。
(2)外灰
外灰是人們對應于內(nèi)灰的土叫法,是錯誤的。內(nèi)灰的叫法就不妥,外灰的叫法更是荒唐,應該叫全灰,不能按內(nèi)水、外水、全水份去推測:全灰—內(nèi)灰=外灰?。ㄥe誤)
另外,對灰分應該有個完整的認識,有人說1.40去煤泥隨機快浮,得出: 浮精:沉物=90:10,精煤灰分就是10%,要知道90%中有灰,10%中也有碳。有的洗煤工憑借經(jīng)驗說90:10,那么精煤灰分應該是10+2=12%更屬無稽之談,他的經(jīng)驗經(jīng)不住推敲,說明他從事洗煤的經(jīng)歷不足,接觸面太窄。
(3)2號煤
在國家有關(guān)煤炭的標準中對煤的牌號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用漢語拼音區(qū)別煤種。如FM指肥煤,SM指瘦煤,用阿拉伯洋碼子區(qū)別它的老、嫩和粘結(jié)力,如JM24(焦煤)前一位數(shù)字指揮發(fā)份高低、年輕、年老,后一位數(shù)字指它的粘結(jié)力。有的礦主在推出產(chǎn)品時稱他的煤好是2#煤,這種叫法是過時的皇歷,本來2#的意思是按煤層上、下順序而叫的,有的煤層2#在上,而有不少說不定時倒過來的,2#在下,不過一般情況下,2#多為焦煤,質(zhì)優(yōu)。
(4)中煤
什么叫中煤,在無法回答的時候,人們只能說是中間的煤,是介于煤炭(純煤)于巖石(矸石)之間的中性產(chǎn)物、過度成分。隨著煤中灰分的增加,不知不覺中就由純煤變?yōu)橹忻,灰分繼續(xù)增加(稍舉幾種:FeS、CaSO4、Al2O3、SiO2等等)最后變成以煤為染色體的巖石。所以說中煤是因時因地而產(chǎn)生的一種現(xiàn)場叫法,可以下面的例證:
比如兩個焦化企業(yè),A廠生產(chǎn)三級冶金焦,B廠生產(chǎn)特級鑄造焦。很明顯,在B廠排出的中煤中有相當多的部分恰好是A廠的精煤,所以說用途不同、場合改變,這個“中煤”便由費為寶,丫鬟變成小姐了。
有人在洗出精煤灰分過低和中煤含精超高時,為減少排損而把中煤二次返回原煤場是明顯的錯誤做法。早年介休人捷足先登,用孝義煤發(fā)了大財,人家一直叫喊“怕中煤不怕矸石”,可是令人遺憾,時至今日孝義許多選煤廠卻仍在把中煤返回煤堆,另有一種做法,竟然專門購進廉價中煤摻入原煤一同入洗,合算?
現(xiàn)在人們對煤的認識逐步提高,“怕中煤不怕矸石”的說法也站不住腳了,這個可以從理論可選性曲線和實際可選性曲線比較,δ±0.1鄰近密度含量的提出,充分說明了“怕中煤不怕矸石”這種認識的偏離與不符實際.
當然,把中煤返回煤堆的姑且做法,在發(fā)生混缸時還是可以的,以減少損失,提高精煤的質(zhì)量,因為混缸時,精煤帶矸和中煤含精可定都超,凡蹩腳司機才會混缸,合格產(chǎn)品的流失,數(shù)百倍乃至更多于你的工資,哈哈!多操心就行了。
中煤的處理要幾種累積,單洗另說,最好用專門的末煤洗煤機并采取相應措施,如中煤在粉碎,減少入洗量、放平煤床、縮小透孔、大風小水等。最起碼要粉碎后在入洗,舉個例子曾做多個中煤試驗,比如1.40浮起30%左右,但粉碎后卻提升至近50%,回收20%的中煤到精煤中一定上算,這里面主要是夾矸煤,夾層中煤被離解、良莠分明收到的效果。
(5)精煤要求的灰分低,而進場的原煤內(nèi)灰比精煤高
在一般情況下,哪家洗煤廠也不會用高內(nèi)灰(>10%)的原煤去生產(chǎn)低灰分(如9%)要求的精煤,這里主要是讓人們真正弄通洗煤生產(chǎn)的基本理論概念,你只要懂得洗煤就會承認這種高灰洗低灰的主錯。
誠然,一種原煤,它的內(nèi)灰比我的精煤灰分都高,我絕不購進,而且所有的洗煤廠都不約而同地不買你這劣質(zhì)煤,市場經(jīng)濟下你只好再度落價。像這種煤只要價格特低,回收還可以,那就不妨接受它,反正最后以成本核算為準,回收80%的原煤,只取70%入精煤措施很簡單,把分選密度定在<1.40,比如1.40-1.35-1.30,贏利就行了。
(6)洗煤司機的手法
參與洗煤操作者,孝義市不少于數(shù)千人。有人說操控洗煤機個人手法不同,張三在一缸排的狠,李四在二缸排的多,這種說法有原則性的錯誤,因為洗煤操作有著它的獨特之處,它完全相似于人們進食(吃飯),日常,人們行為均受大腦指揮,好比你愿犧牲個人利益出去做好事也好,到歌廳舞廳去享受燈紅酒綠的浪漫也好,統(tǒng)統(tǒng)來自大腦的指揮,唯有吃飯絕不受大腦的絲毫左右,一個人內(nèi)逼(大便到**)卻不上廁所?任你誰也不行,你有多偉大,你是總統(tǒng)也一律由大便指揮你,而且有二斤屎你拉出一斤也不行,卻猶然,洗煤排渣和人體大便完全相同,只要你會洗煤,那就是100個人的做法也相同,中煤和矸石就是人體的糞便,什么時候排,每次排多少都不由你,最多是在同一時間排出等量的中煤和矸石時,張三排四次,李四排三次,會有微許不同罷了,絕無原則性不同。
(7)點樣
在浮沉員隨機快浮時,一般都是每半個小時測一次,使洗煤司機即時掌握精煤灰分,嚴格的講,好比要測8:30的精煤,應該取8:00,8:05,8:10,8:15,8:20,8:25,8:30六個樣,合并母樣一個做浮沉,才準確,才具有代表性,說不定在它之前、后就有一個高灰,打個比方在某村取一人——八旬老頭,再取一人——未滿月嬰兒,如能連續(xù)取出50人,則大姑娘小伙子統(tǒng)統(tǒng)收集那才有代表性,不會說梧桐村全是老頭和嬰兒。
(8)高Y值的特殊煤
有人不相信有一種高Y值、強結(jié)焦性的肥煤,它的Y值為55mm,而揮發(fā)份竟然是褐煤的揮發(fā)份Vdaf=55%,這種煤在四川廣元,江西樂平就有,不過只能叫它為氣肥煤。當然,對于某些人提出的55+55=110,應該講清楚,二者可以相加嗎?Y中有無Vdaf?
(9)絮凝劑
絮凝劑加入只為洗水的澄清,用團絮結(jié)構(gòu)使洗煤水中的微小固體顆粒(包括精煤)很快沉降使返機洗水變清,不要再叫速凝劑。人們都知道常用的是聚丙烯酰胺,有時澄清效果很好,有時就很差,只怪你購買了低價的袋子上只標有絮凝劑,他心中有數(shù),今天是假貨萬里行,與其省錢去買假絮凝劑,不如干脆改用生石灰粉,效果不錯,物實價廉,當也要注意,**廠買回的是熟石灰,劣灰殘底,石灰窖下腳,等到貓年你的洗煤水仍渾如面湯。
絮凝劑摻假直接影響到浮選效果,到底如何干擾?有哪些物理化學變化?
(10)關(guān)于精煤灰分的準確估算
前面提到的有人對精煤灰分的估算,明顯不準,靠經(jīng)驗是可以的,但畢竟今日是科技時代,經(jīng)驗要和理論相結(jié)合,靠理論指揮,靠實踐檢驗。
精煤灰分=1.40浮煤灰分+中煤灰分+矸石灰分
這些數(shù)據(jù)在進入原煤時已經(jīng)掌握,去查報表便知。一個是內(nèi)在灰分(比如三個礦按數(shù)量比例的平均內(nèi)灰,另外是拋去含矸率,<50的矸石和中煤灰分。(所以才提出煤堆要分兩個,這后面咱們在討論)。
現(xiàn)在假設共進兩個礦原煤,測出各家浮煤,中煤,矸石的灰分,并按數(shù)量算出一個平均值。如內(nèi)灰(1.40浮)為6,中煤灰分為25(1.40-1.80)矸石灰分50(>1.80)的洗出的精煤現(xiàn)場測得浮、沉比例為90:10,沉物中矸石為2 (均指%)
精煤灰分能否按下式計算:精煤實際灰分%=90%*6+8%*25+2%*50=5.4+2+1=8.4。有人這樣計算是合理的、正確的。但預估的灰分總是不準,個個都偏高,這里還需結(jié)合生產(chǎn)實際作個調(diào)整:試想中煤8%矸石2%他們含在原煤中的灰分無疑是25%和50%?蛇x入精煤中的卻是輕質(zhì)部分,中煤只取1.40-1.45-1.50上層中煤,并未取入或很少取入(帶入)1.50-1.80下層中煤,它的灰分遠低于25%
從經(jīng)驗可知,只要不考慮那2%(精煤帶矸石理論上應為0)估算出的精煤灰分與爐內(nèi)850℃所測灰分十分相近,這個小經(jīng)驗可以推廣。精煤灰分=90*6+10*25=7.9 這個估算法只適合于活塞式、空氣室式水洗,沒有試過重介選。其實重介乃磁鐵礦粉,高密度就叫重介,那水洗就應該是中介,旋風選煤就是輕介或無介。
(11)低浮選回收的煤
有一種含0.5-0.07mm細粒煤的煤泥水,它在ZnCl2可回收60%但進入浮選機上缺相差甚遠,進入泥漿中的很少,這種煤基本上可以肯定它是正在風化或已經(jīng)完全風化了的風化煤(雖亦屬氧化,但它是在斷層中由于進入空氣或水的長期浸泡被氧化的)它的灰分肯定高于同一煤床中未經(jīng)風化的正常煤,正常原煤如果內(nèi)灰是6,它可能是8,由于密度的差別使它不易浮出這是原因之一。之二,煤層既經(jīng)風化(能否叫氧化還原的產(chǎn)物?)它的極性必強,自然要親水(H2O是典型的極性)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化層,必然疏離浮選劑中的氣泡,不易被粘附,有人在浮選劑中加入焦磷酸鈉、辛酸等很明顯的能提高浮選回收。
當然,煤種不同,浮出效果也異,據(jù)行家說,同樣濃度時比如100g/l,亮煤可浮出90g/l而暗煤也許只有60g/l。
(12)分選比重(密度)的確定
先進的數(shù)控跳汰機,按精煤灰分要求定出分選密度后,浮標的質(zhì)量一定,能穩(wěn)妥的操控洗煤機排渣口高度,使精煤灰分誤差在0.5以下,(普通跳汰機也差不多,但是試驗不成功)。重介選有許多的不確定性,現(xiàn)提出以下幾點看法,不知正確與否:
(一)粒度誤差
在浮沉室繪制可選性曲線,確定分選密度時,畢竟煤樣粒度偏小,如13mm(很少用)6mm
3mm,而生產(chǎn)車間多在0-50mm,盡量模擬現(xiàn)場操作,也取0-50mm。但容器不可能太大,煤量也不可能太多,自會有一定與生產(chǎn)實際不投的誤差。
(二)煤樣代表性不足
浮沉試驗所取煤樣點數(shù)再多(就算50個、100個)也代表不了全部經(jīng)過洗煤機的千噸、萬噸,它的子樣是無限多,而浮沉試驗所取有限,500Kg,1T都不可能。
(三)介質(zhì)之異
ZnCl2是溶液,F(xiàn)e3O4是懸浮液、渾濁液,粒度再。ǎ0.05mm)也會在靜止時沉淀,煤粒因二者親疏不同,分層效果也會有所不同,這個很簡單,不妨取配置的ZnCl2進行浮沉操作,行否?
ZnCl2是靜止狀態(tài)下,還需等候三分鐘,而重介卻在激蕩的運動中,重介本身由密度(重量)產(chǎn)生的重力遠在數(shù)百倍于它的中煤,矸石產(chǎn)生的大離心力之下。就離心力而言也要受壓力和煤量變化產(chǎn)生波動。
(五)煤的質(zhì)量產(chǎn)生的影響
好煤一看黑、二看亮、三看粒度,即再細也是顆粒狀,而次煤卻含有較多的泥化煤、泥化矸石。
煤樣在浮沉室,一般都屬去煤泥操作過程,而在洗煤車間進入洗煤機的原煤除正常粒煤外還有不少甚至相當多的粉煤,煤泥對重介選的影響使原先定出的分選密度總是與現(xiàn)場要求有一定的距離。
13)洗煤的目的
煤的洗選主要為降低煤中灰分(中煤、矸石)提高煤質(zhì)、 提到利用價值,比如冶金焦炭對煤(精煤)就有嚴格要求,洗煤對它的揮發(fā)份、硫份的變化并無要求、洗出的精煤與原煤比較Vdaf一般低于原煤但也有高的,CRC一般好于原煤,常遇到原煤4,精煤5,但也有特殊精煤6,原煤確是7甚至8(原因不敢肯定,有人說結(jié)晶水在“吹氣球”這不可能,結(jié)晶水在250℃前逸走,此時膠質(zhì)層尚未產(chǎn)生,要到500℃左右,對于硫分來說更不能說洗煤是為降硫,它是在降灰的同時順便降下來的,有一種原煤全硫2.0%,1.40浮煤全硫1.5%,洗出精煤全硫1.7%是降硫了,但不少低硫煤全硫才0.35,洗出精煤全硫反升至0.5左右,因為它的中煤、矸石中幾乎沒有硫。
(14)先進先洗,后進后洗,煤堆分開,平鋪直取
道理很簡單,先進先洗是為防止煤的變質(zhì)尤其是強肥煤、氣肥煤,才堆放3-6個月便被氧化,特別在高溫,暴曬,多雨的雨季,推開煤堆便有熱氣蒸騰,內(nèi)部下層析出白色粉末(是何物質(zhì)》不敢肯定,可能含硫,黃色的也不一定是硫)
煤堆分開并不是分高硫、低硫,什么肥煤瘦煤,而是分左右兩個煤堆,洗完左邊在洗右邊,左邊繼續(xù)進煤,這樣噸位有數(shù),統(tǒng)計方便,成本早知,灰分(內(nèi)灰)進煤毋須考慮,靠洗中掌握,當然原煤的硫、指數(shù)等自應按精煤要求去選擇煤種。
平鋪直取,哪怕A煤進5000噸,B煤進200噸也要全面覆蓋,不過二者厚度不同,下一米直取才能保證上煤均勻。
現(xiàn)在試舉一例,要同一機進三種煤,不要考慮硫分高硫低硫,揮發(fā)份高低,特征如何,回收多少,以及肥煤、瘦煤,只要一個條件——分選密度相同,這點很重要,是多種煤同時同入一機的關(guān)鍵,可以武斷的講,過去90%以上的洗煤廠都是瞎洗,灰分要求看恰里是達到了,但你是如何操控的?是排掉1000噸的好煤,洗入50噸劣煤(高灰),結(jié)果灰分化驗合格,你滿意,可是看不見的暗流…不知則不心疼,悶葫蘆吃香。
按精煤要求定了要進什么硫,什么指數(shù)等的原煤,便可去找煤源,經(jīng)過多級浮沉,把分選密度相近的幾種煤(好比是進三種煤)定下來,三種煤:A煤低硫、B煤高粘結(jié)、C煤高回收,然后再定出它們各進多少噸,A煤 1000T B煤 2000T C煤3000T
進煤時人們往往總是先做1.40浮沉,知道它的回收值,作為煤價的依據(jù),但它在入洗時只是個參數(shù),重要的關(guān)鍵在于它們按精煤灰分(比如9%)要求下的那個相鄰相近的分選密度(比如是1.50)通過1.50浮沉和工業(yè)化驗此時的灰分(相近于9%)回收率已知。
A煤 回收60% 灰分9.4% 目的 調(diào)低硫分
1.50重液 B煤 回收70% 灰分8.6% 目的 提高粘結(jié)
C煤 回收90% 灰分9.0% 目的 取它的數(shù)量
那么,進入精煤的原煤中所含的可利用部分分別為:
A煤 1000*60%=600T
B煤 2000*70%=1400T 按此回收計算成本肯定準確
C煤 3000*90%=2700T
綜合灰分=(6*9.4+14*8.6+27*9)/(6+14+27)=8.9
有一點要弄清楚:什么高、低硫分開,肥、瘦分開,無此必要,實際生產(chǎn)中0.4的硫和2.4的可同洗,回收90的和回收20的亦可同洗,只求一點 分選密度相近
固然,內(nèi)灰在確定分選密度時可以參考,可有的兩種煤雖然內(nèi)灰不同,但由于中煤成分的變化,最后仍可以通入一機。
(15)最后,如有人愿意共同學習洗煤,不妨先找一些有關(guān)資料,下一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如:可選性曲線的繪制;δ±0.1實際分選密度;數(shù)量效率;錯配物總量;可能偏差;不完善度;選擇性系數(shù)。
另外,各抒己見,好比,鄙人認為國家標準中對Vdaf的計算方法是錯誤的,誰也不能說凡是國標的東西就百分之百正確?大家認為如何?我錯了還可糾正,這畢竟不是右派言論。
煤的洗選主要為降低煤中灰分(中煤、矸石)提高煤質(zhì)、 提到利用價值,比如冶金焦炭對煤(精煤)就有嚴格要求,洗煤對它的揮發(fā)份、硫份的變化并無要求、洗出的精煤與原煤比較Vdaf一般低于原煤但也有高的,CRC一般好于原煤,常遇到原煤4,精煤5,但也有特殊精煤6,原煤確是7甚至8(原因不敢肯定,有人說結(jié)晶水在“吹氣球”這不可能,結(jié)晶水在250℃前逸走,此時膠質(zhì)層尚未產(chǎn)生,要到500℃左右,對于硫分來說更不能說洗煤是為降硫,它是在降灰的同時順便降下來的,有一種原煤全硫2.0%,1.40浮煤全硫1.5%,洗出精煤全硫1.7%是降硫了,但不少低硫煤全硫才0.35,洗出精煤全硫反升至0.5左右,因為它的中煤、矸石中幾乎沒有硫。
(14)先進先洗,后進后洗,煤堆分開,平鋪直取
道理很簡單,先進先洗是為防止煤的變質(zhì)尤其是強肥煤、氣肥煤,才堆放3-6個月便被氧化,特別在高溫,暴曬,多雨的雨季,推開煤堆便有熱氣蒸騰,內(nèi)部下層析出白色粉末(是何物質(zhì)》不敢肯定,可能含硫,黃色的也不一定是硫)
煤堆分開并不是分高硫、低硫,什么肥煤瘦煤,而是分左右兩個煤堆,洗完左邊在洗右邊,左邊繼續(xù)進煤,這樣噸位有數(shù),統(tǒng)計方便,成本早知,灰分(內(nèi)灰)進煤毋須考慮,靠洗中掌握,當然原煤的硫、指數(shù)等自應按精煤要求去選擇煤種。
平鋪直取,哪怕A煤進5000噸,B煤進200噸也要全面覆蓋,不過二者厚度不同,下一米直取才能保證上煤均勻。
現(xiàn)在試舉一例,要同一機進三種煤,不要考慮硫分高硫低硫,揮發(fā)份高低,特征如何,回收多少,以及肥煤、瘦煤,只要一個條件——分選密度相同,這點很重要,是多種煤同時同入一機的關(guān)鍵,可以武斷的講,過去90%以上的洗煤廠都是瞎洗,灰分要求看恰里是達到了,但你是如何操控的?是排掉1000噸的好煤,洗入50噸劣煤(高灰),結(jié)果灰分化驗合格,你滿意,可是看不見的暗流…不知則不心疼,悶葫蘆吃香。
按精煤要求定了要進什么硫,什么指數(shù)等的原煤,便可去找煤源,經(jīng)過多級浮沉,把分選密度相近的幾種煤(好比是進三種煤)定下來,三種煤:A煤低硫、B煤高粘結(jié)、C煤高回收,然后再定出它們各進多少噸,A煤 1000T B煤 2000T C煤3000T
進煤時人們往往總是先做1.40浮沉,知道它的回收值,作為煤價的依據(jù),但它在入洗時只是個參數(shù),重要的關(guān)鍵在于它們按精煤灰分(比如9%)要求下的那個相鄰相近的分選密度(比如是1.50)通過1.50浮沉和工業(yè)化驗此時的灰分(相近于9%)回收率已知。
A煤 回收60% 灰分9.4% 目的 調(diào)低硫分
1.50重液 B煤 回收70% 灰分8.6% 目的 提高粘結(jié)
C煤 回收90% 灰分9.0% 目的 取它的數(shù)量
那么,進入精煤的原煤中所含的可利用部分分別為:
A煤 1000*60%=600T
B煤 2000*70%=1400T 按此回收計算成本肯定準確
C煤 3000*90%=2700T
綜合灰分=(6*9.4+14*8.6+27*9)/(6+14+27)=8.9
有一點要弄清楚:什么高、低硫分開,肥、瘦分開,無此必要,實際生產(chǎn)中0.4的硫和2.4的可同洗,回收90的和回收20的亦可同洗,只求一點 分選密度相近
固然,內(nèi)灰在確定分選密度時可以參考,可有的兩種煤雖然內(nèi)灰不同,但由于中煤成分的變化,最后仍可以通入一機。
(15)最后,如有人愿意共同學習洗煤,不妨先找一些有關(guān)資料,下一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如:可選性曲線的繪制;δ±0.1實際分選密度;數(shù)量效率;錯配物總量;可能偏差;不完善度;選擇性系數(shù)。
另外,各抒己見,好比,鄙人認為國家標準中對Vdaf的計算方法是錯誤的,誰也不能說凡是國標的東西就百分之百正確?大家認為如何?我錯了還可糾正,這畢竟不是右派言論。